"
“股票多久才能卖掉?”这个问题,估计是每个新入市的股民最想知道的答案了。好多人都盼着能一夜暴富,但现实往往是,你以为的“秒变现”跟实际操作起来,那是两码事。别听那些“明天就翻倍”的鬼话,这行里,atility(波动性)是常态,哪天能脱手,卖多少钱,很大程度上看你当时的心态和市场的脸色。
我接触过的太多人,一开始是满怀期待地冲进来,买了好几只股票,每天睁眼第一件事就是看盘。涨了,眉飞色舞;跌了,愁眉苦脸。但凡有点风吹草动,就坐不住了,生怕错过了最佳卖点,结果往往是,高抛低吸没做好,反倒是把好不容易涨起来的利润给“卖”没了。有时候,股票价格明明还在上升通道,但因为心里急着想落袋为安,就提前卖了。事后一看,那票继续涨了好多,那时候的心情,真是比割肉还难受。
反过来,也有些人,是抱着“长期持有”的心态进场的,结果市场稍稍有点回调,就扛不住了,想着“反正还没亏太多”,赶紧卖掉止损。结果,那票很快又涨起来了,你说这算不算“卖错了”?卖早了和卖晚了,都是因为心态没调整好。有时候,你就得像个老僧一样,保持一份平静,别被市场的短期波动牵着鼻子走。
当然,心态这东西,说起来容易,做起来难。尤其是看着账户里的数字一会儿增一会儿减,哪个能做到完全不动如山?我个人的体会是,事先给自己定个“止盈”和“止损”的原则,到了就严格执行,至少不会因为一时的冲动做出后悔的决定。
这玩意儿,说实话,没人能百分之百预判。我们看新闻,看分析,都是事后诸葛亮。技术分析里的一些指标,比如MACD、KDJ什么的,它们会给一些“卖出信号”,但这些信号有时候会失效,甚至发出“假信号”。比如,一个股票可能因为某些利空消息,价格大幅下跌,这时候技术指标会告诉你“卖”。你一卖,结果公司发布了个重大利好,股价又嗖嗖地涨回来了。这种经历,我当年也算是“栽过跟头”。
再说说基本面分析。一个公司的业绩好不好,有没有发展前景,这很重要。但就算业绩再好,股价也可能因为整体市场的环境不好而下跌。反之,业绩一般,但赶上了一波市场情绪,也可能炒作到很高。所以,单纯依靠业绩来判断什么时候卖,也容易出现偏差。我见过不少公司,业绩看起来光鲜亮丽,但因为被市场过度炒作,估值已经远远脱离了实际,这时候就算再看好它,我也得考虑是不是该“见好就收”了。
我有个朋友,就特别擅长抓“拐点”。他看股票,不光看技术指标,还结合当时的宏观经济、行业政策,甚至一些非公开的市场情绪。他常说,卖股票,不光是卖股票本身,也是在卖一个“预期”。当这个预期开始出现“拐点”的迹象时,就是时候考虑卖出了。这说起来很玄乎,但确实有那么点意思。不过,这种能力,不是一朝一夕能练就的,需要长期的观察和积累。
股票多久能卖掉,这个问题其实问得有点笼统。更准确地说,应该是“在什么情况下,我会选择卖掉这只股票?”这背后,其实是一个交易策略在起作用。比如,我可能设定了一个目标收益率,一旦达到,我就考虑卖出一部分,锁定利润。或者,我可能有一个“持有期限”的计划,比如我打算持有这只股票一年,到期了,不管涨跌,我都可能考虑卖掉,然后重新评估。
我个人的习惯是,一旦买入一只股票,我会在心里给它一个“估值上限”。这个上限不一定是绝对准确的,但它能给我一个心理上的参照。当股价接近或者达到我设定的上限时,我就会开始警惕,并观察是否有卖出的机会。有时候,我会分批卖出,比如涨到目标价位时,先卖出一半,剩下的继续观察。这样做的目的,是为了在保证一部分利润的前提下,也给自己留有继续获利的可能。
我还遇到过一种情况,就是我买入的逻辑发生了改变。比如,当初我买这只股票,是因为看好它在某个细分领域的竞争优势。但后来,行业格局发生了变化,或者公司自身的战略出现了大的调整,我当初的买入逻辑就不再成立了。这时候,就算股票没怎么跌,我也可能会选择卖掉,因为我感觉“初心”已经变了,继续持有下去,风险会比较大。
不少人以为,想卖股票了,点一下鼠标,钱就到账了。其实,这背后还涉及很多现实操作层面的考量。比如,交易成本。佣金、印花税这些都是要花的。有时候,为了那点小钱,频繁买卖,反而会被交易成本“吃掉”不少利润。
还有一个比较现实的问题是“流动性”。有些股票,尤其是一些小盘股或者交易不活跃的股票,你可能想卖,但市场上的买盘很少,你挂一个高价,没人接。你挂个低价,又怕亏太多。这时候,你可能就得等,或者接受一个比你预期低的价格才能卖出去。我曾经买过一只新三板转到A股的票,当时市值不大,交易量也一般。想卖的时候,发现价格挂得比市场价高一点,半天都没成交。最后没办法,只能眼睁睁看着它又涨了一点,我才勉强以一个“还算能接受”的价格卖掉。
所以,从交易成本和流动性这两个角度考虑,有时候,即使你认为股票应该卖了,也得权衡一下,是不是现在这个价格卖,划算。别为了“卖掉”而卖掉,把手续费和潜在的损失也算进去,可能最后落袋的,比你想象的要少。
说到底,股票多久才能卖掉,这个问题本身就有点误导。更重要的是,你当初为什么买它?现在为什么想卖?卖出的时候,你的策略是什么?是打算一次性清仓,还是分批止盈?是设定了一个具体的止盈价,还是根据市场情绪来判断?
我们做投资,归根结底是在管理风险和追求收益。卖股票,是整个投资链条中非常关键的一环。它不是一个孤立的行为,而是和你的买入、持有、再买入,都紧密相连的。所以,与其纠结于“多久”,不如花心思去琢磨“为什么卖”,以及“如何卖得更聪明”。
就像我在前面提到的,我不太会给股票设定一个固定的“持有期限”。我更倾向于根据股票的基本面、市场环境以及我自己的交易策略来灵活判断。有时候,一只好股票,我会持有很长时间;有时候,即使是盈利的股票,如果我发现它的内在价值被高估了,我也会毫不犹豫地卖掉,然后去寻找下一个机会。这才是我们在这个市场里能够长期生存下去的关键。
上一篇
下一篇
已是最新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