"
很多人提到原糖,第一反应就是“没加工的糖”,好像就是黄黄的那种,跟我们平时吃的白砂糖、绵白糖是亲戚,但没那么“干净”。这个理解不算错,但太表面了。我这行做了些年,接触各种糖,从工业用糖到食品添加的,原糖这东西,水深着呢。
“原”字,字面上看,是源头,是未经过深加工的。用在糖上,最直接的理解就是甘蔗或甜菜收割上来,榨汁、过滤、蒸发,然后结晶。这个过程,确实比生产精炼糖要简单不少。白砂糖之所以那么白,是因为经过了脱色、重结晶等多道工序,把糖蜜、矿物质、色素这些“杂质”都给去掉了,剩下的是高纯度的蔗糖。而原糖,往往保留了一部分糖蜜。这部分糖蜜,就是它呈现黄褐色或者深褐色的主要原因。
但这里面有个微妙之处。市面上你看到的很多“原糖”,比如所谓的“黄糖”、“黑糖”,它们和我们理解的工业级原糖,其实有细微差别。有时候,一些商家为了口感或者颜色,会故意在精炼糖里添加一些糖蜜,或者用一些特定工艺让糖呈现出“原”的样子。所以,当你看到一包糖,颜色深,号称“原糖”,也不能完全就说是最原始的状态。真正的工业级原糖,它更多是一个中间产品,是用来进一步加工精炼成我们餐桌上的各种糖的。
我之前接触过一些糖厂的合作,他们那边生产的原糖,就是作为下一步精炼厂的原料。你看他们堆积如山的糖晶,颜色从浅黄到深褐都有,那都是根据甘蔗品种、收割季节、以及当时蒸发浓缩的程度来决定的。所以,原糖的“原”,更多是相对精炼糖而言,是一个产业链上的一个环节。
刚才说了,原糖因为保留了部分糖蜜,所以它不仅仅是蔗糖。糖蜜里含有一定量的矿物质,比如钙、镁、钾,还有一些微量元素和维生素。这也是为什么有些人觉得原糖吃起来比白砂糖味道更“丰富”,有点焦糖香或者特殊的风味。这种风味,很大程度上就来自于这些糖蜜的成分。
我记得有一次,我们跟一家做烘焙的客户交流,他们尝试用不同类型的糖来做曲奇。用精炼白砂糖做的曲奇,口感酥脆,颜色浅;而用颜色深一些的黄糖,也就是糖蜜含量稍高的原糖,做出来的曲奇,不仅颜色更诱人,口感也更湿润,而且带着一种微妙的焦糖香气。他们就说,这“原”的味道,有时候恰恰是产品需要的特色。
但是,这也意味着原糖的纯度不如精炼糖。对于一些对糖的纯度要求极高的工业应用,比如医药、某些精密的化学合成,就不会用原糖作为原料。它们需要的是高纯度的蔗糖,甚至需要进一步提纯的冰糖、蔗糖粉等等。
甘蔗收割后,首先是压榨,把汁液榨出来。然后会对甘蔗汁进行净化,这个过程会用到一些澄清剂,去除其中的杂质和一些凝固的蛋白质。接着就是蒸发浓缩,把水分蒸掉,糖分越来越高,直到达到过饱和状态。这个时候,糖就开始结晶了。在这个过程中,糖晶和糖蜜(含有糖分和其他可溶性物质的液体)是分开的,但并不会完全分离彻底。所以,就有了我们看到的原糖。
这里的关键在于,浓缩和结晶的程度,以及后续有没有进行“离心”分离。一般的原糖,是通过离心机甩出大部分糖蜜,但还有一部分糖蜜裹在糖晶表面。如果分离得更彻底,糖晶就更接近白砂糖。而像有些粗砂糖,或者我们说的“冰糖”,那也是在特定条件下结晶出来的,又是另一种形态了。
我之前去参观过一个糖厂,他们有一种特殊的工艺,把一部分糖蜜保留下来,专门作为一种叫做“红糖”的产品。这种红糖,其实和我们前面说的“原糖”有点类似,都是保留了糖蜜的成分,颜色也比较深,但它更注重的是那个“味道”和“营养价值”(尽管这个营养价值是被夸大了)。所以,你会发现,分类界限有时候会模糊。
市面上的原糖,很多时候是为了满足消费者对“天然”、“健康”的追求。尤其是在西方国家,他们对 brown sugar、demerara sugar、muscovado sugar 等的需求很大,这些都属于我们说的原糖或者变种。这些糖在烘焙、咖啡、茶饮中被广泛使用,因为它们能带来更丰富的风味和更好的质感。
在国内,我们对糖的认知可能更偏向于“白就是好”、“纯就是好”。所以,精炼白砂糖占据了绝大多数市场份额。但近些年,随着人们对食品多样化和健康概念的关注,一些带有焦糖风味、颜色更自然的糖品也开始受到欢迎。有些进口的品牌,他们的原糖产品,价格比国内的白砂糖要高不少,主要也是因为其特定的风味和生产工艺。
但我接触过一些进口商,他们也碰到过问题。比如,国内一些消费者不理解,觉得花高价买的糖,怎么不是白色的?这就需要我们去普及这些糖背后的知识。另外,一些商家为了迎合市场,也会在白砂糖里添加一些糖蜜,或者用化学方法调色调味,冒充“原糖”。这种行为,不仅欺骗了消费者,也搅乱了市场。
在我看来,原糖不是简单的“未加工”的糖,它是一种有其特定风味和应用场景的糖品。它的价值,不在于它有多“原始”,而在于它能给食物带来什么。比如,在制作焦糖酱、一些欧洲传统糕点时,原糖的焦糖风味是无可替代的。在调咖啡或茶时,它也能带来更圆润的口感。
对于我们做这个行业的人来说,理解不同糖的特性至关重要。不能简单地将原糖视为“次品”或者“廉价品”。它有它的市场,有它的价值。我们需要做的,是准确地定位它,理解它的成分和风味是如何形成的,然后告诉消费者,它适合用在什么地方,能带来什么样的独特体验。而不是简单地把它和白砂糖放在一起比较,或者盲目地追求“原”的噱头。
我们公司在给客户推荐糖品的时候,总是会花很多时间去了解他们的具体需求。客户是要做清淡口味的饼干,还是要做有焦糖风味的司康?是需要高纯度来保证化学反应的稳定性,还是需要糖蜜带来的温润口感?只有了解了这些,才能选对糖,才能做出真正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。原糖,就是其中一个需要深入理解的品类。